电机,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核心装置,被誉为现代工业的“心脏”。在威海,一场关于“工业心脏”的革新正在澎湃跳动。从实验室里毫米级的精密研发,到智能车间里24小时舞动的机械臂,再到跨境协作的泰国工厂,威海正以“智造”为笔,用“小电机”转动全球产业“大未来”。
走进山东力久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车间,工人们正在组装企业自主研发的高速磁悬浮永磁变频电动机。这款明星产品悬浮高度仅0.2毫米,每分钟转速却高达22万转,相当于每秒旋转3666圈,以传统电机五分之一的体积,为深海养殖增氧系统、工业废气处理等领域设备提供强劲动力。眼下,力久凭借30多个系列、5000多种规划的定制化电机,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山东力久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生产部经理兰玖生说,今年比去年同期的订单增加了能有20%。现在国外订单已经排产排到6月份,国内高速电机这块比去年同期能增加50%的产能。现在正在商量要三班倒,不然客户交期完不成。
面对满满当当的排产任务,除了倒班,力久用智能车间给出解决方案。在电机端盖加工区,六台机械臂正在同步作业,将原本需要粗车、精车、钻孔、挤压四道工序、多个工位的复杂流程,“智改”为24小时无人化生产线。
山东力久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齐思晨说,目前,公司自动化率达到了85%以上,有30%的环节已经实现了完全无人化、智能化,节省了80%的人工,质量损失减少了95%,由于人工操作异常引发的质量损失,现在几乎降到了“零”的程度。
今年,力久将继续投入6000万元加码智能化改造,同步推进的还有泰国生产基地建设,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,将为企业全球化布局注入新动能。
电机产业链是威海的十条优势产业链之一,在这条链上,华力电机也正在同步上演智造变革。这家深耕风电、轨道交通、汽车测试等领域的老牌企业,从2017年开始就已启动智能化改造。
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尹志华说,今年,他们投资800万元建设密集存储库,实现了物料无人化的全自动出入,节省人工50%,配送效率提高了66%。
眼下,华力电机智改项目进入攻坚阶段,公司先后购置了56台(套)数控五轴钻攻机床、双端面数控车床等智能设备,采用智能管理系统与自动化调度中枢。年底智改项目全面投产后,将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双提升,持续领跑全国中小型电机行业前三强。
尹志华说,公司持续加快智能化改进步伐,电动机数字化车间整体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%以上,同步建设智能零部件配送中心,实现电机制造产业由“传统制造”向“智能制造”转型升级。
历经半个世纪发展,威海已崛起为北方最大的电机制造基地,拥有生产企业150多家,产品涵盖三相异步电机、防爆电机、轨道交通电机等1500多个品种,基本形成以产品研发、整机装配、部件配套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。其中,荣成市被评为山东省“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”和“电机出口基地”。2024年,威海电机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34.6亿元。
(我的威海客户端记者 周赞文 王珺玮 李黎健)